台灣 老屋顏 x 香港 街招
老派新設計:臺港街景工藝的重生之路
臺港老派雙團隊【老屋顏X街招】跨海連線,暖心對談!一堂了解鐵窗花、磁磚、霓虹燈、招牌等形塑兩地街頭風景的庶民工藝,以及團隊為老靈魂注入新血的設計。
課程費用﹕HK$80 / 約 NT$300
講堂特色
-
一堂了解形塑臺港街頭風景的老工藝
-
臺港連線,暢談老風景與新設計的火花
-
隨時收看,隨時重溫
-
中文 (國語) 授課
精心策劃兩地深度街頭設計講堂
離開後,在旅人腦海中蕩漾的,往往是獨一無二的街頭風景;但在現代化的發展下,許多旅人趨之若鶩的老派元素,已成為瀕危的工藝。除了認識鐵窗花、磨石子、磁磚、馬賽克、招牌字體、霓虹燈等「傳統」,我們也將深入思考其中的傳承困境可如何突破。
臺港設計團隊跨海連線
在 2013 創辦的臺灣【老屋顏】團隊,和 2017 年誕生的香港【街招】團隊,將在連線對談中和我們分享他們不約而同開始關注老派風景的緣起、一路上收集到的暖心老故事,以及團隊為老靈魂注入新血的設計。
旅途中,除了高山大景、皇族遺址,你可曾留意過街頭轉角間,小庶民留下的生活痕跡?
在談論旅行時,人們常以「知名景點」作為目標與象徵,但實際走過後,在旅人腦海中蕩漾的,往往是每個地方獨一無二的「街頭風景」。抵達前,你想像的也許是香港維多利亞港口華麗璀璨的夜景、臺北街頭氣派典雅的歷史建築;離開後,偶然想起的,卻必是巷弄間忽明忽暗的霓虹公雞招牌,或是轉角意外撞見,小巧卻精緻的五線譜鐵窗花。
然而不知不覺間,二十世紀末這些鐵窗花、磨石子、磁磚、馬賽克、招牌字體、霓虹燈,這些我們日夜相伴卻鮮少為其駐足的風景,已在現代化的效率和極簡風潮下,成為瀕危的「傳統」工藝。這幾年,來自兩地的年輕人 —— 臺灣的【老屋顏】團隊以及香港的【街招】團隊,不約而同地開始關注家鄉的老派風景,來!讓我們一同聽聽他們途中遭逢的一些老故事吧!
- 緣起:為何是窗花、街招?當初鎖定這個主題的原因與故事?
- 過程:收集老故事的過程中,曾經歷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件?留下老派影像之後,實際出手保存的躊躇與困難?
- 將來:出了書、辦了展覽,接下來什麼計劃?老工藝所遭逢的傳承困境又可如何突破?
- 旅行:旅行的意義與小怪癖?是否有更多異國的老故事?
講堂內容
臺灣導師
老屋顏
幾次走訪臺南,室內設計背景的辛永勝和資訊工程出身的楊朝景,開始注意到當地巷弄多樣化的老屋風情,驚艷之餘,也在 2013 年著手開辦【老屋顏】工作室,四處收集鐵窗花、欄杆、水泥磚、馬賽克瓷磚、磨石子等老房子的細節樣式,也紀錄樣式背後舊時代的美好生活。他們希望透過持續的分享,喚起大眾對城市景觀和美感的意識,進而願意了解關於老工藝和老房子的歷史、保存甚至是工藝傳承等深入議題。
攝影﹕林科呈
攝影﹕林科呈
香港導師
街招
2009 年香港實施的建築條例,以及時代更迭下走入歷史的老店,讓香港街頭許多別具特色的招牌被默默拆除,甚至自此消失於地表人間。
留意到這樣的市景變化,馮達煒、麥憬淮兩位香港建築師在 2017 年組成了【街招】團隊,除了以影像、展覽紀錄老派的城市風景,更希望以專業知識協助有需要的店主,尋得保留招牌本體或是字體印象的多元方案,期盼喚起民眾對街景和城市歷史、文化的關注,並積極推動招牌街景成為香港的都市文化遺產。
Write your awesome label here.
台灣老屋顏 x 香港街招
老派新設計:臺港街景工藝的重生之路
臺港老派雙團隊【老屋顏X街招】跨海連線,暖心對談!一堂了解鐵窗花、磁磚、霓虹燈、招牌等形塑兩地街頭風景的庶民工藝,以及團隊為老靈魂注入新血的設計。
相關旅行講堂
\Learnworlds\Codeneurons\Pages\ZoneRenderers\CourseCards